2014年 06月 19日
:: 體驗新加坡.III


:: 繼續體驗。
2014年 06月 14日
:: 體驗新加坡.II




2014年 06月 10日
:: 體驗新加坡.I



2014年 06月 07日
:: 體驗新加坡。

唔,呢個系列不算是遊記,應該叫體驗生活比較好。
2014年 03月 16日
:: 溫哥華.第五篇。
Whistler

除了到西雅圖外,我還跟團去了 Whistler,這個曾經舉辦過冬季奧運會的地方。
這一團的導遊亦是香港人,是很地道的上一輩的香港人。他說移民了十六年,正正就是 1997 年時走的。那一代人很少機會學習普通話,所以這個導遊的普通話超爛,把廣東話讀歪少少音就叫普通話,真係笑鬼死我。一行十二人,只有兩、三個識廣東話,每次導遊用普通話介紹景點時,呢兩三個人都笑到差點反艇,咁當然係包括我。

還有一點,呢個來自香港的導遊是超級憎恨大陸人,佢可以當住大陸人面前用廣東話罵佢地「麻煩」及」所有大陸人都係咁差」的字句喇!睇來,不喜歡大陸人呢個情況不只出現在香港。
:: 繼續旅程。
2013年 11月 09日
:: 西雅圖.第二篇。
暗湧來了。

先前講過出發當日是星期六,人頭湧湧是理所當然,再加上呢個 Needle Tower 附近有嘉年華舉行,真的人山人海,所以導遊跟團友們說「我諗大家都唔好上塔頂,因為買票及等都要排一個鐘,落返來又等半個鐘,時間很難控制。假如有時間剩低,可以俾大家行下 outlet (即最初提及過那個) 」當時大家各懷鬼胎地就無異議,協議呢個景點只留 30 分鐘。


咁樣改一改,我本來的計劃亦要改變,由最初諗住行去附近住宅區遊覽變成速遊嘉年華。以為會好悶,點知有嘉年華小姐選舉,軍隊部操表演,航空公司做宣傳大手大手咁送紀念品及不同的遊戲,半個鐘根本唔夠喉,但無計…… 時間夠就要走。
第七站.Seattle Premium Outlet
出事了。


我參加的是市中心遊,行程理應不包括這個 Outlet ,但由於要接送兩位台灣團友,我們又回來了。
:: 繼續旅程。
2013年 09月 22日
:: 西雅圖.第一篇。
由細到大都無諗過會去美國,五年前以為是唯一,今次無意中得悉溫哥華與西雅圖只有兩小時車程之隔。咁當年申請咗個 VISA,既然有機會用,無理由唔用,再且西雅圖真的未去過!XDD

我事前已經做好心理準備,就算識飛天,一天遊的時間都是有限,所以我認為每個停下來的地方都是一個景點。
第一站.麥當勞。
吓?
係!呢點我專登要記低。
導遊在開車前講到明,在過美國海關前 (約一小時車輛程) 都唔會有停車位可以去洗手間,有水就要盡情放。當時大家你眼望我眼話 OK,車程開始咗十五分鐘,就有位大陸女士提出話要去洗手間,恰巧未上 Highway,而附近又有間 Drive-In 的麥記,所以第一站是 Richmond 的麥當勞。
:: 繼續悅讀
2013年 09月 06日
:: 溫哥華.第四篇。


如果要我歸類,我會放溫哥華在「靜態」的一欄。大部份有名的景色不是山就是湖,再加上碩大的公園及平房,整個感覺都很靜態,就連去到 Whistler 的越野單車場,聽到的叫囂聲也是很靜態的,相比祖國的群山,這裡的山邊感覺像個圖書館,很恬靜,很悠然。

溫哥華市內著名的景點不多,旅行書用幾頁就已經介紹晒,初時有擔心過時間剩下會否太多,而實質上時間也有剩,但幸好遇上 Sales,大大小小的店舖都做緊大減價,在唔買都睇下的情況下 (況且我真的有買) ,時間就這樣被填滿了,銀包亦這樣淌血了。嗚嗚~~

2013年 09月 03日
:: 溫哥華.第三篇。

Richmond 有大大小小不同規模的商場,我第一個駐足的就是 Aberdeen Center。它給我的感覺就好似返香港的大型屋村商場,書店賣的都是中文書;Food court 可以用廣東話橫行;鋪頭都是 10 蚊店呀、Giordano 呀及旅行社喇!真係好香港風格。
幸好,這種香港式商場只存在於這一區。到了 Downtown 後,整個商業模式又變返西化,例如只可以用英文對答,商場欠奉,一條購物街 Robson Street 盡是地鋪,行都行到腳仔軟。
兩區的分別除了形式外,店員的風格都超不同。例如在 Downtown 的商店,你走入店內大部份都會聽到店員對你講「How ‘re you today」呢類雖然無咩情感但都算親切的美式問候語句;但在 Richmond呢,完全是香港化,走入鋪頭都無人理你,店員不是只顧執貨架就是埋首睇電視,客人就慢慢睇慢慢揀。對我來說是兩種形式都好,但一個國家,兩種模式,都幾特別。哈哈

我留意咗好多好多日,真係百分之九十的老一輩華人都唔會咁做。幸好,新世代受外國教育的華人多數都會唔該司機的,唔唔….. 總算有被好的禮儀同化了。